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南山文化园

亭闲有竹春常在,山静无人水自流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机关干部,喜欢上网、看书、看电视,爱好爬山、拍照、看风景,喜欢探究问题,习惯求真求实。常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付于笔端,诚心以文会友,以情交友。

请高手点评照片  

2014-02-27 00:42:29|  分类: 摄影知识交流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请高手点评照片

南山秀竹

 

        我照拍了一些雪景照片发到论坛上,本来我自己认为都不错了,但在高手眼里仍然是有缺陷的。为了方便自己对照学习,我就把那些照片连同点评内容复制到这里。希望对初学摄影的朋友们有些参考作用。

 

2014织金雪景(组照) - 南山秀竹 - 南山文化园

        第一幅:的树与房分不清主次,你想表现的肯定是树上的雪,虽然面积也大了,但由于房子太近,两者又挤在一起,因而视觉上只能把它看成一个对象,又由于背景不通透,整幅图就显得堵,这属于角度选错了,不该选这里。

2014织金雪景(组照) - 南山秀竹 - 南山文化园
  第二幅:从画面上看,不知你想表现的是阁还是车,如果是车,没有意义,如果是阁,阁所占的空间比例比车还小,同样没有主次关系。解决的办法是镜头上移,只要车顶的雪作近景,这样可以感到雪的丰厚,虽在近处它也只能居其次,把画面的大部分给阁。相反,如果想表现的是车,那阁就大了,必须把它再推到远处,看得隐隐约约就行。

2014织金雪景(组照) - 南山秀竹 - 南山文化园
  第三幅:主、次和空间感都有了,有景深的感觉,但构图并不合理,也就是在视为一个平面的情况下,块面分割的大小不合理,就显得乱,不清爽,如果不要下面一排水泥砖,再避开后面那棵有叶的树子就会好得多。

2014织金雪景(组照) - 南山秀竹 - 南山文化园
  第四幅:主体应定为阁,所以近景的房顶和树枝过多了,导致阁成了往后倾、有立不稳的感觉,其次是天空太少,要学会把没有东西的地方看成是有东西的,在绘画上这叫知白守黑、计白当黑,也就是“留白”,意思是“白”应该有足够的空间。

2014织金雪景(组照) - 南山秀竹 - 南山文化园
  第五幅:三栋高楼太居中,与近景的树对得太整齐,这两样东西同样是没有主次关系的,而居中、显眼就让其它该有的空间被损失了,如果让树的主体居于左角,而高楼在右上,空间关系就会好得多,这也叫对角线构图。

2014织金雪景(组照) - 南山秀竹 - 南山文化园
  第六幅:这算是特写,但树形没有取好,形成了一个看上去很标准的半圆形,天空有等于无,画面不活,艺术最忌讳规则,因此很多时候在把规则打破变成不规则,不破则不立。

2014织金雪景(组照) - 南山秀竹 - 南山文化园
  第七幅:这算是最合理的一幅,因为这种特写不需要空间感,只要有立体感即可,称为满的构图,但仍然是有缺点的,右边的细技条太多,于是与左边形成左重右轻的关系,这叫力量不均衡,因此需要镜头再拉近。

2014织金雪景(组照) - 南山秀竹 - 南山文化园
  第八幅:下部少要一些,左部少要一些,远景多要一些就好多了,仍然是空间分部的问题。

2014织金雪景(组照) - 南山秀竹 - 南山文化园
  第九幅:这幅最该以塔为主题,因此要减掉大部分的树,只需有雪最多的部分就可以了,然后让塔左边的远景近来,塔的位置必须在画面纵向三分之一的地方。
    这组图片,总的来说是构图上出现的问题太大。构图的原理基本上是这样:
  一、把你面前的所有景物当成一个平面,那么,从这个平面上看,第一是要有主有次,也就是说,摄影师首先要确定自己想最想表现的是什么,但你不能明白了想表现的是什么于是就让什么占很大的空间,这样就叫只有主而没有次,有主有次的意思是要让主体与次体(客体)有一定的空间比例关系,这就是所谓的黄金分割问题。而这一组图片,要么有主无次,要么全是主,好比一家两弟兄,如果哥哥四十岁了,弟弟才十几岁,看上去就不像弟兄了。第二是要有疏密关系,今天说过,再补充一下,疏是为了透气,增加空灵感,密是为了厚重,增加后重感。第三是主中仍有主次,次中仍有主次,疏中要有疏密,密中也要有疏密,这就不深入谈复杂了。

  二、把你面前的景物当成一个纵深的空间,那它就必须有远有近,有大有小,远近和大小的对比就会产生空间感,空间感就是此物与彼物的距离感,摄影上称为景深,技巧上经常会需要前景或背景产生模糊效果,为的就是增加景深,即空间感。立体感是一个物体的体量感,空间感与立体感共同构成一个鲜活的景色,而你的这组图片,由于达不到上述第一条的要求,就无法产生第二条的效果。即便是特写,那特写的这个东西也有你最需要表达的部分,那个部分就成主体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99)| 评论(21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